6月:小医院来病人了

作者: 时间:2024-06-20 点击数:

    当小医院准备好后已经有两个病人在等待了,苒苒热情的询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病人说:“苒苒,我发烧了”,苒苒摸摸病人的额头说:“不行,烧的很厉害,这得打针啊,可是去哪里找针啊?”苒苒边说边抬头看向研研,苒苒说:“你们找一找看看周围有没有合适的材料”。 苒苒又摸了摸言言的头说,发烧了,得打针,苒苒拿了拿瓶子说:“这怎么打吊瓶呀?”再一次看向研研,这次研研没有回应。只见他用棉签轻轻地触碰一下病人的手模仿打针的动作。这时候我来了,“医生我肚子疼”苒苒:“给你打针”,我问:“医生,请问你不给我做检查吗?”苒苒疑惑的表情看着我说:“做什么检查?”我说:“肚子疼一般要做b超。”苒苒:“好,你坐好了,给你做个b超看看。”他拿着瓶子在我的肚子上转了几圈后说肚子里有虫子,需要打针”。我说:“好。”苒苒:“一边打针一边说,以后不能吃凉的东西,好了。”我说:“谢谢医生,再见。”苒苒笑着说:“再见!”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了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当苒苒提出游戏主题时,言言、研研能够主动加入,说明他们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选择搬运垫子的过程中,说明言言和研研愿意承担一些小任务,对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去做。在给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苒苒提出问题,这怎么打吊瓶呀?他认为吊瓶应该是挂在高处,说明他能够联想到生活中关于打吊瓶的情景,并且对遇到的困难提出疑问,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当医院没有病人几个孩子变得无所事事的时候,老师以病人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通过与医生对话交流,引导幼儿学习医生与病人交流的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苒苒和夫夫在对病人来咨询医院看病情况的时候,能够主动与病人讲解,沉浸在角色扮演当中,体验到了角色扮演的乐趣。

    措施:

    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促进游戏开展。爱心医院建好后却没有病人,几个孩子无所事事,老师及时介入,以病人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从见面有礼貌的问候,到交流病人的情况,再到如何治疗,各个环节都在引导幼儿学习与对方交流什么?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的介入不仅在促进游戏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与同伴语言的沟通交流,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创设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幼儿进入游戏的愿望。建议帮忙搜集有助于爱心医院的游戏材料,提供药瓶、药盒、饮料瓶、体温计、压板、小镜子、毛线等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