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探索夹子和棒冰棍的多种玩法2

作者: 时间:2025-03-03 点击数:

活动背景:夹子、棒冰棍组合游戏是班级长期进行的一个探索性游戏,在上一次的夹子、棒冰棍组合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在用夹子表现动物和人物形象时存在困难。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在益智区内原来夹子和棒冰棍的基础上新增投放了纸杯、纸板和记号笔等材料。

游戏开始后,展陆和牧也选择了益智区的夹子、棒冰棍组合游戏,看到新投放的纸杯、纸板和记号笔,立刻拿起材料观察,牧也拿起纸板,反复折叠多次。

   在简单思考后,牧也很快决定使用夹子、棒冰棍和纸板搭建孔雀:她用夹子夹在一根棒冰棍上,一列排开,发现棒冰棍太短,于是她把两根棒冰棍头尾相连,连接的地方用夹子固定住,然后在中间的夹子尾部不断延伸下一个夹子,以此来搭建孔雀身体框架,接下来是比较精细的孔雀脑袋和尾巴,她先是挑选了一块比较小的正方形纸板,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纸板,尝试剪出一个圆圆的脑袋和一个细长的尾巴。过程中,牧也剪刀使用不太熟练,剪得歪歪扭扭,但她没有放弃,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剪出较为满意的形状,再用夹子将纸板脑袋和尾巴固定在框架上。

   而一旁的展陆则是选择用夹子、棒冰棍、纸杯和记号笔制作章鱼的家。他先用记号笔在纸杯上画上可爱的表情,然后用夹子夹在倒扣的纸杯下方,一只章鱼就产生了,然后搭建房子周围的围栏,用夹子将棒冰棍连接起来。在连接过程中,夹子总是夹不紧,时常掉落,于是他尝试调整棒冰棍角度,多次失败后,他想到了直接用夹子和纸板连接,舍弃掉棒冰棍,纸板可以折出任意角度,最终成功完成围栏搭建。

整个游戏过程持续了约22分钟。

《指南》科学领域数学认知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中指出:(大班幼儿)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牧也和展陆能够有意识地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有创意地拼搭,对于新投放的材料也能很快适应,将多种材料组合使用。

在学习品质方面,牧也和展陆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如当牧也想要在孔雀头部和尾巴的部分进行细节的调整,她选择了纸板,虽然牧也剪纸板不熟练却多次尝试,展陆固定棒冰棍失败多次仍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体现了他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另外孩子们在组合材料搭建作品时,不断尝试不同材料的连接方式和搭建方法,体现了对材料特性和结构的探究,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用记号笔装饰纸杯以及搭建有创意的动物形象,展现了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符合指南中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的要求。

    以下是后续支持和调整:

⒈材料投放方面: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及时投放更多不同材质、形状的材料,如锡纸、塑料吸管等,进一步拓展幼儿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他们对材料的认知和使用经验。

⒉分享交流方面:游戏后开展游戏经验分享活动,邀请牧也和展陆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

⒊教师游戏指导方面:在后续游戏中,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针对幼儿在材料使用、创意表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和鼓励。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