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动家长资源,收集到蟹爪兰盆栽后,在自然角给幼儿演示仙人掌与蟹爪兰的“嫁接”。小择看到后,兴奋地说道:“就是把两样东西组装在一起!”演示过程中,教师着重讲解并展示了两种植物接触部位要切开的注意事项。
演示结束后,老师请小择亲自尝试嫁接。小择一开始切仙人掌的口子太浅,导致蟹爪兰很难插在仙人掌表面。老师发现后,再次鼓励小择将口子切深一点,并指导他一手扶助仙人掌,一手进行嫁接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择最终成功完成了嫁接,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大班幼儿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且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小择将“嫁接”理解为“把两样东西组装在一起”,体现了他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去认知较为抽象的植物嫁接概念,这符合其当前思维发展特点。在实际操作时,小择最初切得太浅,反映出他对“切口深度”这一关键操作要点的认知不足,需要通过实践和教师指导来修正。而当他最终成功嫁接后开心的表现,说明他能从操作结果中获得成就感,也体现出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接近正确的操作方式,这是其逻辑思维在实践中发展的体现。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小择自身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但在“嫁接”这种较为复杂的操作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教师的演示、鼓励以及具体的操作指导,为小择搭建了“脚手架”,帮助他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成功完成嫁接正是小择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师支持取得进步的表现。
《指南》中科学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准备充足的仙人掌和蟹爪兰材料,以及安全的嫁接工具,让小择和其他幼儿有更多机会进行嫁接实践。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持续观察,针对不同幼儿的操作难点,如切口深度、植株固定等,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幼儿熟练掌握嫁接技能,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引导幼儿持续观察嫁接后的仙人掌和蟹爪兰的生长情况,定期组织分享活动。鼓励小择分享自己嫁接后植物的变化以及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同时也倾听其他幼儿的观察结果。通过交流分享,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传递,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围绕嫁接主题,与幼儿讨论还想利用什么植物与仙人掌进行嫁接对比实验,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探究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