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学习故事(2):你没付钱!(童雨)

作者: 时间:2024-01-18 点击数:

观察:

    游戏开始啦,羽植高兴地直奔电影院,马上开始忙碌起来,把店里的各种小吃摆出来了。不一会儿客人来了,羽植就热情地招待,问他们需要什么样子的小吃,需要多少个。没过多久,又来了好多客人,电影院的商店的生意就火起来了,很多人都排着队等在门口买。不一会儿,只见方杭杭趁着老板卖东西的时候跑进了电影院的小商店,拿了棒棒糖,悄悄走到书店的小角落,正要撕棒棒糖糖纸,被羽植发现了,羽植说:“哼,你拿了我们电影院商店的东西没付钱,你是小偷。我去告诉老师!”杭杭生气地大叫:“不要,我没有,我不是!”

评价:

    我们必须要学会解读幼儿“小偷”的行为,孩子们口中的“小偷”并不等同于犯有偷窃罪的小偷。如果教师也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这一行为也许会影响他今后的生活甚至成为其心中抹不掉的阴影。杭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因为他的社会性发展较同龄人是相对慢一点的,他往往容易把想象和现实混淆,把自己想要的想象成就是自己的,是他发展水平导致的。这时如果一味地硬性制止批评孩子,是无视幼儿的个体特征,可能会削弱孩子的活动愿望,打击自尊心,影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多以旁观者、游戏玩伴的身份出现,可以是听众,倾听幼儿之间的交流、感受;可以是观众,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倾听和观察中,分析幼儿,解读幼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回应:

    首先可以用角色游戏身份参与其中,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应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一会是引导者,一会是参与者。其次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通过引导让“老板”明白要按照游戏规则礼貌地对待“顾客”。并且要与“顾客”交流,帮助回忆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小店买东西的情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爸爸妈妈每次都是排队付完钱后才把东西拿到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个别幼儿理解在商店的东西是需要拿钱买的,自己的角色是“顾客”随便拿东西是不对的,应该付完钱后再拿,以此帮助幼儿更加理解游戏的规则并遵守。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