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王金芳
【摘要】:通感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通感和艺术通感的内涵,并探讨了艺术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扩展和完善了儿童的审美经验; 激发和调动了儿童的审美想象; 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艺术通感; 审美经验; 审美想象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经常会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以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限的“意境”,通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艺术门类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给予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绘画、书法则诉诸于视觉,艺术通感在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
一、通感的内涵
㈠ 通感
“通感”英文即 Synaestesia,源自希腊语,原意是“同时感受”,译为“联觉”或“通觉”。在《旧文四篇》中,钱钟书指出: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艺术通感是多维度、全方面的,下面这个图片显示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主要感官之间感觉相通的路线。不同的感官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反应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人们只能获得有关事物的个别感受。通感是多个感官通道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在感知事物时能突破个别感觉的局限,触类旁通,丰富和拓展审美经验的内容。巧妙灵活运用通感,可以诉难言之感,言难表之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通感这一种特殊的感觉,在艺术领域中,通感现象更为普遍。艺术通感对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㈡艺术通感
艺术通感可以将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的器官接受到的艺术感受融合并进行转化,而是构造和传达审美意象的手段。艺术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真实存在,并在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架起了一座桥梁,带给人们独具魅力的艺术体验。艺术通感体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通感手法写道: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同属美好事物,用远处的“歌声”来比喻荷花的“清香”,突出了优雅和宁静的意境。
二、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儿童的思维与原始人的思维具有相似的特点,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混沌一体的,他们的说、唱、舞、画等经常会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需要多种感官通道的共同参与。因此,通感对儿童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儿童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使其可以轻松地利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更自然、更容易地获得艺术能力。艺术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主要体现在:
㈠艺术通感扩展和完善了儿童的审美经验
由于儿童认知的特殊性,其在参与审美活动时,会不由自主地利用艺术通感。罗丹说: “艺术所创造的形象,仅仅给感情提供一种依据,借此可以自由发展”。艺术通感能使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儿童的审美活动中,通过激发想象、联想,产生移情,把握艺术形象的情感表现性,通过“自由发展”,使人从有限的“形象”中获得单一的视觉或听觉之外的审美体验,使美感得到丰富和拓展。在儿童的艺术通感发生时,多种感官通道与到审美活动中来,儿童的审美经验不再是单薄的、一板一眼的,而是丰富的、具更强大的生命力。复合感受的冲劲使儿童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扩展了审美的时空维度,延续了审美感受力。因此,儿童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能只是看到了一幅画或听到了一首歌,但是有了通感的参与,他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更加丰富。例如,儿童在欣赏毕加索的名作《梦》时,看到大面积的红色与黄色,就会觉得软软的好舒服,有暖洋洋的感觉。儿童不自觉地运用通感去感知,就能更加完整地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的认知也更加饱满和立体。
艺术源于生活,儿童的艺术创作亦如此,只有在充分的感知生活的基础上,儿童才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创作。通过艺术通感,不仅可以拓展儿童的审美经验,同时可以帮助儿童调动更多更细腻的感官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为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经验。就像小朋友躺在白天晒好的被子上时,总会感叹: “好像闻到了太阳的味道! ”在这里,触觉和味觉和谐的统一起来。儿童的这些审美体验是同时交互进行,协同前进的,而不是单一的直线运动。
㈡艺术通感激发和调动了儿童的审美想象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我们也不是直接由眼睛发现美,而是经过想象力的加工来发现美的。我们给予儿童各种富有启发性的艺术形象,其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开展种种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儿童打破个别感官的局限,使其相互产生转借、挪移等,形成了丰富的通感意象。想象越丰富,儿童对作品的形象把握得就越全面,审美活动的效果就越佳。通感与审美想象的结合,能使儿童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得到升华,引发其更强烈的情感,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儿童的审美想象与其生活经验有密切的联系,换言之,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人对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往往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主题。那些适合儿童欣赏的艺术作品可以调动欣赏者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情绪,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翱翔。譬如,儿童的视觉受到颜色鲜艳的物品的刺激,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用肢体去抚摸物品,通过视觉与触觉的转换,去确认不同的颜色带给自己的温度觉和心觉,儿童才算真正认识了这种颜色。不同颜色给予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譬如红色往往使儿童联想到过年,红红的鞭炮、对联、糖果和衣服等等; 蓝色往往使小朋友联想到深沉、广
阔的大海。因此,我们应引导儿童学会倾听,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让儿童很好的掌握和利用艺术通感这种奇妙的方式,从生活经验中汲取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素材和灵感。
㈢艺术通感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在儿童的审美活动中,只有儿童的审美情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审美的各个要素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审美情感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欣赏中,欣赏着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体察创作者的意图,产生情感共鸣。儿童在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多种感受器协同活动更容易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使儿童感知到更加鲜明、完整和和谐的形象。在艺术创作中,情感作为一个巨大的动力推动着创作者的灵感和冲动,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使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通过艺术通感的参与,儿童的各个感官与心灵沟通,更敏锐地捕捉艺术作品的内在情感,热情接纳真、善、美和强烈排斥假、恶、丑。这样,儿童才能领会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艺术内涵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年龄越小,越需要多种感受器的协同活动,当儿童的情感发波动时,儿童将自己的情感向作品投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结束语
由于儿童认知的特殊性,儿童更倾向于打破各个器官的局限性,利用通感去感知对象。在通过对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通感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实践运用通感,丰富儿童的审美感受,提升艺术教育的价值。
摘录者:崔倩倩
学习档案
教师:崔倩倩
子课题名称 |
基于审美通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
主题 |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
时间 |
2023.3 |
内 容 提 要 |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经常会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以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限的“意境”,通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艺术门类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给予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绘画、书法则诉诸于视觉,艺术通感在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 一、通感的内涵 ㈠ 通感 ㈡艺术通感 二、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㈠艺术通感扩展和完善了儿童的审美经验 ㈡艺术通感激发和调动了儿童的审美想象 ㈢艺术通感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三、结束语 由于儿童认知的特殊性,儿童更倾向于打破各个器官的局限性,利用通感去感知对象。在通过对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通感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实践运用通感,丰富儿童的审美感受,提升艺术教育的价值。 |
学 习 感 想 |
通感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通感和艺术通感的内涵,并探讨了艺术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扩展和完善了儿童的审美经验; 激发和调动了儿童的审美想象; 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感。艺术通感可以将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的器官接受到的艺术感受融合并进行转化,而是构造和传达审美意象的手段。艺术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真实存在,并在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架起了一座桥梁,带给人们独具魅力的艺术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