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学习资料:幼儿园阅“审美性”阅读课程探索

作者: 时间:2023-05-30 点击数:

幼儿园阅“审美性”阅读课程探索

蒋文华

摘要:“审美性”阅读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社区合作活动等途径开展,结合运用兴趣激励法、游戏引导法、环境互动法等方法实施。基于“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研究,幼儿园可以形成“审美性”阅读活动资源库,构建“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模式,创新“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家庭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审美性阅读;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园“审美性”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审美阅读材料,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逐步挖掘材料中蕴含的审美元素,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园在长达5年多的“审美性”阅读课程研究中,探索并建构了幼儿园“审美性”阅读课程体系。

一、“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建构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目标

让幼儿喜欢“审美性”阅读,乐于参加“审美性”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能初步发现、感受、理解作品中的审美元素和作品所传递的审美观点;乐于表达自己对作品中审美元素的想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表现。

“审美性”阅读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适合儿童的发展特征、贴近社会生活、顾及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连续性原则:教育内容遵循发展规律连贯、有序地呈现。顺序性原则:教育的后续内容既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又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基础。整合性原则:各种教育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具体是指幼儿园高结构教育活动与低结构教育活动之间的联系。“审美性”阅读课程内容的选择分类大致围绕以下四个元素:

⒈童趣美。许多优秀的阅读作品都凸显出童趣,如绘本中可爱、夸张的人物造型,具有童趣的语言以及妙趣横生的故事内容,能最大程度吸引儿童的兴趣。“审美性”阅读则要将阅读中最欢快的童趣美表现出来,让儿童体会到纯真、欢畅、无忧的乐趣,也体现出审美教育所表达的愉悦性。

⒉情感美。“审美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性。表现情感的作品比比皆是,然而,许多阅读课程仅仅将情感的部分简单介绍、轻描淡写,对情感的彰显力度不够。“审美性”阅读课程的特点就是淡化对认知的重视程度,将情感性元素凸显出来。

⒊文化美。“审美性”阅读课程关注阅读的文化取向,尤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审美性”阅读立足于寻找凸显文化特性的作品,并且将这些文化传授给幼儿,让幼儿能体会阅读背后的文化含义。

⒋语言美。让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是阅读的重要环节。“审美性”阅读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些优秀的语言材料,带幼儿进入一个语言文字的审美世界,让幼儿体会语言的神奇、美好与力量。

针对研究的需要,幼儿园专门成立了材料收集研究小组,主要围绕审美性阅读的四个审美元素,即“童趣美”“情感美”“文化美”和“语言美”,以及幼儿的审美特征,广泛搜集、整理阅读材料。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⒈集体教学活动。在开展“审美性”阅读课程集体活动设计、实施及反思的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集体阅读——表现表达”,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加深、加强对“审美性”阅读材料的理解、表达。

⒉个别化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审美性”阅读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更是幼儿开展审美活动、满足个体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

⒊环境创设活动。一是在教室的区角中为幼儿创设班级的“审美阅读吧”。如,在阅读角为幼儿投放的一些“审美性”阅读的书籍,在表演区域为幼儿提供改编故事及戏剧表演的环境材料等,为幼儿创造“审美性”阅读后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二是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中创设整体的“审美性”阅读环境。如,在走廊的墙壁上推荐“审美性”阅读书籍,粘贴审美图片。

⒋家园合作活动。教师会充分利用宝贵的家长资源,有意识地邀请家长参与“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家长进园”“妈妈讲绘本”等活动。同时,幼儿园也特别注重家园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通过“送教上门”“图书漂流”等多种途径培养家长开展亲子“审美性”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⒌社区资源整合活动。我园长期致力于社区资源利用和文化的探索,努力将其整合到课程建设中,使社区相关人员成为课程建设和开发的重要力量,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辅助方法

“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过程重点是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习欣赏绘本的“童趣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化美”等各种美的元素。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经过实践,我园探索出以下几种辅助方法。

⒈兴趣激励法。教师将幼儿感兴趣的“审美性”阅读材料作为载体,运用设疑、引导、鼓励等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和发现其中的审美知识、审美情感。如,在绘本《搬过来,搬过去》阅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鳄鱼和长颈鹿能生活在一起吗?为什么”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就以此为“趣点”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从开始大部分幼儿回答“不能”到最终几乎所有幼儿都回答“一定能”的过程中,教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来讨论情感应如何表达,最终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蕴含在绘本中的“情感美”。

⒉游戏引导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活动中采用游戏法,能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并达到科学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目的。如,在绘本《小蛇散步》阅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对可爱的小蛇产生兴趣,教师引入动作游戏。教师首先请一到两个幼儿自己选择想要表演的图片,用身体和表情将“小蛇”表演出来。紧接着,教师请所有幼儿都到场地中央,挑选了故事中小蛇表情变化的一段进行讲述,让幼儿听着故事表演。最后,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之中。在遇到重复句和象声词时,教师故意非常夸张地表现,还配合语调、动作和脚步声的变化,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乐趣,感受作品的童趣美。

⒊环境互动法。环境互动法是幼儿园审美性阅读中重要的辅助方法,有效推动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通过提供具有鲜明特点的“审美性”阅读材料——海报、杂志、雕塑等,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行手工创造,加深审美体验。如在绘本《泥将军》阅读活动中,教师事先在教室里摆放了一排排威风凛凛又古朴可爱的“泥将军”,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泥将军”进行细致的观察,使之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不仅使阅读活动变得形象生动,也加深了幼儿对绘本文化美的体会。另外,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在空余时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自己的“泥将军”。

二、幼儿园“审美性”阅读课程的实施成效

㈠形成“审美性”阅读活动的资源包

我园围绕童趣美、情感美、文化美和语言美等审美元素,为每个班级发放适宜的“审美性”阅读活动材料,使“审美性”阅读活动充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我园积累了多个成熟的“审美性”阅读集体活动教学方案,例如大班绘本《虎头帽》《年》“文化美”集体学习活动、绘本《咕噜噜涮锅子》“情感美”集体学习活动、绘本《小房子》“语言美”集体学习活动,小班绘本《藏在哪儿》“童趣美”集体学习活动、绘本《昨天的太阳去哪儿了》“情感美”集体学习活动等。完善后的集体学习活动案例详细阐述了教师的设计思路,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等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形成了“审美性”阅读集体学习活动资源包。

㈡构建“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模式

“审美性”阅读课程目标及课程资源包为基础,幼儿园在课程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基本形成了“材料收集→集体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与延伸→课程评价”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不仅重视集体学习活动,还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和各类延伸活动;不仅注重看得见的学习,还关注潜在课程的重要性,努力为幼儿营造适宜的“审美性”阅读环境;涵盖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还强调园所与家庭、社区的交流与合作,为幼儿建构一个全面、综合的学习与发展网络。

㈢创新“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家庭指导策略

“审美性”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家园合作方式,让家庭成为幼儿园活动有力支撑的同时,也创新了“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家庭指导策略。一方面,通过“妈妈讲故事”“宜一亲子阅读周”“好书推荐”等活动,引导家长帮助幼儿挑选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解读绘本、进行绘本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亲自“送教上门”,示范家庭阅读活动的开展,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出和解决家长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和困难,有效提高家长的指导能力,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