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学习资料: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的审美感知能⼒

作者: 时间:2023-11-09 点击数:

长期以来,幼⼉园美术活动沿袭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多半是教孩⼦照范画来画,导致孩⼦只会机械地模仿,把⼴阔的⽣动的美术教育,仅仅停留在⼀张缺乏⽣⽓的画纸上,把丰富⽽具体的审美活动,局限在⼏句抽象的语⾔上。
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使我们更深切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幼⼉园的美术活动,应以审美型教育为主线,所谓审美型,就是重视对幼⼉美感的培养,简⾔之,就是注重培养审视美好事物的感受。早在六⼗年前,丰⼦恺先⽣就在在他的《艺术趣味》⾥这样说:“这是⼉童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的美术⼼中流出,幅幅皆是⼩⼩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与涵养这感兴的⽅法了。”丰⼦恺先⽣不但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童绘画,还恳切地提出了要培植美术之⼼,涵养感兴的⽅法。由此给我们的启⽰是:孩⼦毕竟是孩⼦,他们虽然喜欢绘画,有着对美的强烈憧憬,但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对美的理解,还带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发性。就是说,孩⼦虽然有爱美的要求,却弄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美。从爱美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这中间还有⼀个长期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的,特别是美术活动,由于它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的特点,在进⾏美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美感的教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在我们周围的⽣活中到处都可见到,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三个领域的感受。
⼀、对⾃然美的感受
⼤⾃然是神奇的,它有孩⼦们探索不尽的奥秘;⼤⾃然⼜是诱⼈的,它蕴含着永恒的美,那潺潺的流⽔、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森林,⽆不给孩⼦们带来乐趣和遐想,激励着他们借助⼩画笔进⾏描绘。
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孩⼦到⼤⾃然中亲⾝体验⾃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幼⼉到公园去游览,去野外远⾜。让幼⼉在其中充分感知⾊彩的美:绿⾊的宁静,红⾊的喜悦,⽩⾊的纯洁……让幼⼉在松软的草地上躺着观看天空各种形状的云,鸟群从天空飞过,飞机长长的雾⽓尾巴。在野外,幼⼉会饶有趣味地指点谈论路边的⼩草、花朵,⽥野⾥的果实、庄稼。有的⽤假照相机拍照,有的俯下⾝⼦去嗅⼤地妈妈的温馨……归来时,孩⼦们总是⼿舞⾜蹈,喜悦之情溢于⾔表。这就为孩⼦的进⼀步创作奠定了基础。这种美的教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远超过那种依样画葫芦的枯燥乏味的作画。因为⼀旦孩⼦们由衷地热爱⾃然之美,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便会升华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活中美的境界了,这种美好感情是极为可贵的。加⾥宁曾指出:⼉童的感受性是很强的,要多给⼉童介绍周围世界,特别是⼟地、森林、⼭脉、河流、海洋等这些⼤⾃然的形形⾊⾊,从⽽为孩⼦形成“⼈类性格的最好的特质。”
⼆、对⽣活美的感受
⽣活美⽐起⾃然美要复杂得多,变化也⼤得多,但⽣活美也和⾃然美⼀样是具体的实在的。绘画来源于⽣活,所以孩⼦的绘画主题⼤多来⾃对⽣活的感受,如我的妈妈、我爱幼⼉园等等。有⼀位⼩朋友画了⼀幅画,起名为《请》。画⾯极为简单:在画中下⽅放着⼀个⽊马,⽊马的两边各站着⼀个⼩朋友,他俩做着谦让的⼿势,请对⽅坐骑。事情虽然平凡,但它揭⽰出幼⼉纯洁美好的情感,这正是⽣活美在幼⼉绘画中的表现。
三、对艺术美的感受
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形象美反映出来。因此它⽐实际⽣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它所塑造的形象也更能以情动⼈,使欣赏者获得更强烈的美感。例如让幼⼉欣赏吴冠中的绘画作品《花草地》,⼀块花草地,上⾯呈现出了红橙黄绿等五彩缤纷的颜⾊,是多么的神奇。这样的活动对提⾼幼⼉的审美能⼒,欣赏能⼒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作⽤!还可以让幼⼉欣赏那些贴近孩⼦⽣活,⼜⽐较容易理解的作品,欣赏齐⽩⽯的虾、蟹、青蛙,迪斯尼画的⽶⽼⿏、⽩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对于这些作品可以从表现的形象、主题内容、作品类别以及造型⼿法等⽅⾯作些简单介绍,即使幼⼉⼀时不能理解,但也是能感受的。那么,幼⼉园审美型的美术活动,应具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形象性
审美的过程,不能离开⽣动丰富的感性材料,要特别强调、重视对观察⼒的培养,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环境,如把教室装饰具有绘画艺术特⾊的墙⾯和空间美,因为教室是幼⼉观察、学习、感知的良好场所,教师利⽤教室的平⾯、⽴⾯、墙⾯贴画、摆放彩陶、⼗⼆⽣肖泥塑、脸谱、剪纸、风筝等美术⼯艺品和幼⼉优秀⼿⼯作品。另外,还可通过欣赏年画、蓝印花布、中国画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知识。
(⼆)情感性
任何⼀次审美活动,都能激起强烈的情感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其特点就是能动之以情,以情感⼈,如,张丹⼩朋友花朵《妈妈快来救救我》,画⾯上只有两只被关在笼⼦⾥的⼩鸡,这是张丹⼩朋友在幼⼉园做“⽼鹰捉⼩鸡”的游戏时,从游戏中联想到如果真的⼩鸡被⽼鹰捉到后,是要被吃掉的,于是喊出了“妈妈快来救救我”。这是孩⼦有感⽽发,所以也能以情动⼈,因为没有美感,就不可能有美的表现,⽽美的表现,恰恰是美的情感反映,这样的画才能使⼈们在审美时情感与审美对象相互交融,产⽣共鸣。
(三)趣味性
蔡元培先⽣曾说:“注意童美的享乐”。只有寓美于乐,才能使幼⼉获得美感的体验。美感是通过各种饶有趣味的途径产⽣和发展起来的,幼⼉的兴趣就是美感的基础。在幼⼉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后,提供不同种类、各种材质多种材料,让幼⼉⽤⾃⼰喜欢的⽅式来表现。如:欣赏了脸谱后幼⼉在活动区⽤⽔粉或泥塑来表现;在欣赏了年画后幼⼉运⽤学过的吹塑纸版画来制作年画;在欣赏了剪纸画后幼⼉动⼿利⽤废报纸、彩⾊挂历纸剪⾃⼰喜欢的⼗⼆⽣肖,并进⾏编故事活动;在欣赏了蓝印花布后幼⼉参与印染活动,幼⼉⽤宣纸、⽔彩进⾏扎染活动,体验⾊彩的浸透和晕化;在欣赏了中国画后,幼⼉尝试在宣纸上画鱼图,并通过师⽣合作动⼿制作灯笼,把⾃⼰的作品变成美丽的⼿⼯艺品,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地激发了幼⼉再创作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才能培养孩⼦完整的个性。美术活动之所以强调和重视活动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教师在幼⼉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对幼⼉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对⼉童的美术潜能有从新的认识和估计,相信⼉童的创造⼒和表现⼒,保护其艺术天性,根据幼⼉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绘画的表现⽅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适当的指导,开展⽣动活泼、富有个性、有⽣命的艺术教育,⽅能使幼⼉在审美意识上保其纯真的“个性”。为其以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为其顺理成长创造条件。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