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艺术通感特点的幼儿园视觉艺术教育
作者:臧湛
来源:《教师·中》2018年第07期
摘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通感”是指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
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同,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细致、多方面地表达作者的深切感受,以增加艺术语言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通感被广泛运用。中国的艺术教育也大多数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理论、方法,逐步与世界接轨。在学习、借鉴和本土化的过程中,艺术通感在中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文章以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运用现状为大背景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分龄的形式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人们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是无止境的,尤其视觉艺术教育对儿童来说是最为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儿童感知世界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想象、幻觉、直觉、灵感等。在幼儿的绘画中,幼儿就是这样凭着想象、直觉去夸张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但是现如今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艺术通感运用方面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对于艺术通感来讲,目前人们并没有把其当成一种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而更多地只是当成一种方法、一种特点。其实,对艺术通感的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艺术教育能力系统的发展,而且能使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及其对儿童成长深刻的意义。所以,不单单是需要有系统具体的指导方法,更重要的是整合观念,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关键性,真正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艺术通感在3~4岁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1.合理运用听觉艺术,选择适当的音乐元素
色彩的认知与学习是儿童最为感兴趣的,也是3~4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主要的目标。这个时期的幼儿对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要选择节奏鲜明、情绪高低起伏明显的纯音乐,以便通过感受旋律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画面的情感表达,运用音乐的感情旋律线体现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让儿童有更生动形象的感触。
2.背景音乐多选用儿童歌曲或旋律结构创作合理的名曲名作
3~4岁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年龄阶段,无论是引导还是作为背景音乐来用,都要选用更适合这个年龄特点的风格。此外,小班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太复杂太抽象的元素基本无法接受,所以教师要选择一些在编曲上比较单纯、意境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是在舒适的心情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否则会在幼儿内心起到逆反的作用。
3.慎用嗅觉及味觉
并非说教师对小班的儿童不能以味觉和嗅觉形式进行引导,而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非常谨慎。如在认识三原色的时候,教师可准备红色的西瓜汁饮料以及黄色的柠檬汁饮料,让幼儿分别尝过之后联想两种果汁饮料互混之后会产生的味道,以及会形成什么样的颜色。这样会更加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和好奇心,便于教师对知识的引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果汁原料的调配及水的温度都要按照幼儿可适应的程度调制,否则幼儿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教学事故。嗅觉的运用也同样如此,禁用刺激性强的原料,选择植物性的、气味较淡的花草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
灵感和想象力。总之,小班的儿童教学效果显现得较为隐性,最重要的是用心做好一切准备,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对于3~4岁的儿童来说,由于无法掌握较复杂的技术类型,所以教师要多在色彩上做文章,运用涂鸦、棉签画、印画、吹画等简单的方式充分宣泄幼儿内心对色彩的理解。艺术通感的运用在这个年龄阶段也主要服务于此。
二、艺术通感在4~5岁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中班是儿童在幼儿园中比较关键的时期,起着过渡的作用。而这一时期幼儿也可以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形式进行初步的尝试和体验。“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可见,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还是以培养幼儿兴趣和想象力为主,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培养幼儿良好的内心品质及绘画、配色技能的要求。
1.听觉上选择段体结构清晰、容易分析情感的音乐
中班的视觉艺术课程可通过分析音乐本身的情绪变化、结构变化来培养儿童的创作能力。由于中班儿童已经开始初步进行命题画的创作,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一段有故事的音乐并加上自身的想象完成一幅作品是这个年龄段可以进行教育的内容。另外,教师可加入简单易懂的歌词来进一步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发挥联想。
2.可大胆尝试以味觉为主的体验,训练儿童想象与构图相联系的能力
孔起英、张燕梅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资源库:彩色画》中展现了一个《跳进西瓜里》的活动课例,里面通过幼儿品尝西瓜汁的美味获得美妙体验之后,引导幼儿想象如果置身在这样的西瓜汁世界中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个过程中就是让儿童通过味觉带来的感受产生想象,又通过想象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同时,中班幼儿对色彩的认知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由认识几种单色到认识一种色彩由深到浅的渐变,形成不同的红或不同的绿,以上的课例也一并提高了儿童在这些色彩上的运用能力。
3.灵活运用触觉
触觉是身体本体觉的一部分。中班4~5岁的幼儿开始进行构图的初步尝试自然要接触基础的图形结构。当让幼儿认识简单的形状时,可引导幼儿亲自用身体接触不同的菱角及光滑面,亲手体验各种形状的不同之处,这对一些对触觉非常敏感的儿童来说会有最直接的帮助。总之,中班是幼儿视觉艺术培养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艺术通感的运用要比小班更加得充分,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明显。尤其到了中班,幼儿已经开始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也就是最简单的造型语言,而且幼儿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和探索表现的愿望。所以,通过不同感觉的体验,不仅仅可以培养儿童视觉艺术方面的技巧,与此同时也可以发掘其更多方面的潜力。
三、艺术通感在5~6岁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大班的幼儿在视觉艺术的创作上应该更具有想象力,并且随着技能的不断成熟,可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大班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课堂中还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多种感官艺术综合性的教学,将各种艺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视听艺术效果的呈现
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兼而有之,缺一不可的艺术被称为视听艺术。教师给大班的幼儿完全可以上出视听艺术的效果,无论是用视觉现象去表现音乐情感还是用听觉效果表现画面内容,都离不开艺术的再创作。比如大班教学可尝试一些表演艺术:戏剧、舞蹈等,这都是需要视觉与听觉艺术相结合才能够做到的。从表演的服装到演员的妆容以及每一个肢体展现的动作都是需要有视觉艺术的基础才能进行设计的,而表演过程中需要的语言、音乐则是听觉艺术效果的呈现。所以大班的视觉艺术教育中必然会紧密融合听觉艺术的效果,呈现的是综合性的艺术展示。
2.选用音乐风格中可适量采用流行音乐
大班幼儿的情感发展已经到达一定的程度,对流行音乐开始逐渐接受,并且喜爱。孔起英、张燕梅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资源库:彩色画》中展现了一个《青花瓷》的课例,就是以歌曲《青花瓷》引出课程,培养幼儿对不太熟知领域的兴趣,并且培养儿童对较为柔和色彩的了解和运用。
3.可多种感官刺激相结合
大班开始了一些较为复杂的绘画类型,如油画、水粉画、水墨画、版画、装饰画等,甚至需要出去写生寻求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在这一时期,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感官体验或单纯的某两种感官相互体验的教学了,而是置身在大自然中,使用全身心的感觉投入其中,5~6岁或7岁的儿童有这样的能力接受同时也需要接触这样的引导,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艺术创作。总之,大班幼儿具备掌握多重艺术相结合的能力。“6~7岁时,幼儿开始对色彩的意义和概念有了客观的认识,表现某一事物时开始追求符合这一物体的实际颜色了。”所以需求就会变为更加的具体、更加的真实,各种感官的真实感受就成为很重要的参考。而且大班儿童的构图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头大身小、四肢如藕、大眼宽嘴等极度夸张造型。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画中突出的是心里想到的,而不是看到的。”可见这是一个充分表达自身感受的年龄,不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培养儿童自身内在的感觉尤为重要。
四、关于艺术通感在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运用的总结与反思
艺术通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其中有对专业性词语陌生的原因,也有对其内容确实掌握不够的原因。在正式的课堂运用上不能说一点也没有,但只称得上是寥寥无几。大多数的一线工作者对新生的概念或者是教学方法都会抱有好奇的心态,对艺术通感也不例外,都认为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意义重大而且希望有专门学习的机会。但是思想上认为好归好,由于很多的客观原因导致想法变成现实并不是这么的容易。由于现如今各类人群的生活压力都很大,无论园长还是教师再到家长都有一种“速成”的想法。崇尚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看到效果、给儿童带来改变就是好方法的理念,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制约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些机构甚至一上来就让儿童学习素描,完全不考虑儿童年龄特征的情况。园长和骨干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新手教师们又面临艺术活动组织困难、视觉艺术尤为短板的问题,再加上艺术类别分科过细、市场化导向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影响,艺术通感想要在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实现良好运用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要注重儿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艺术并加以教育。当然,这需要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解放儿童的身体与思想,多借用外部环境与内心的沟通,创造出更多艺术通感的形式。其次,改善培训教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优秀的老师是培养出优秀儿童的保证。最后,改变常规的艺术教育结构,开展综合艺术课程。这一点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突破旧有的传统观念,打破固有的分科教学思路。而且,在综合性艺术课程中不仅仅是各种艺术的相互结合,其中也有艺术与其他方面的结合。
总之,艺术通感在艺术课程中的充分实现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开始重视起来,无论园长、教师、家长还是整个社会,从小家到大家的各界人士都有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终有一天艺术会为每位儿童的一生造福!
参考文献:
[1]樊林.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第二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刘秀银,贾洁清,冯芸.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摘录人:吴越
学习档案
教师:吴越
子课题名称 |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
主题 |
艺术通感在3~4岁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
时间 |
2023.9 |
内 容 提 要 |
色彩的认知与学习是儿童最为感兴趣的,也是3~4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主要的目标。这个时期的幼儿对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要选择节奏鲜明、情绪高低起伏明显的纯音乐,以便通过感受旋律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画面的情感表达,运用音乐的感情旋律线体现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让儿童有更生动形象的感触。 3~4岁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年龄阶段,无论是引导还是作为背景音乐来用,都要选用更适合这个年龄特点的风格。此外,小班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太复杂太抽象的元素基本无法接受,所以教师要选择一些在编曲上比较单纯、意境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是在舒适的心情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否则会在幼儿内心起到逆反的作用。 并非说教师对小班的儿童不能以味觉和嗅觉形式进行引导,而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非常谨慎。如在认识三原色的时候,教师可准备红色的西瓜汁饮料以及黄色的柠檬汁饮料,让幼儿分别尝过之后联想两种果汁饮料互混之后会产生的味道,以及会形成什么样的颜色。这样会更加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和好奇心,便于教师对知识的引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果汁原料的调配及水的温度都要按照幼儿可适应的程度调制,否则幼儿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教学事故。嗅觉的运用也同样如此,禁用刺激性强的原料,选择植物性的、气味较淡的花草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灵感和想象力。总之,小班的儿童教学效果显现得较为隐性,最重要的是用心做好一切准备,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对于3~4岁的儿童来说,由于无法掌握较复杂的技术类型,所以教师要多在色彩上做文章,运用涂鸦、棉签画、印画、吹画等简单的方式充分宣泄幼儿内心对色彩的理解。艺术通感的运用在这个年龄阶段也主要服务于此。 |
学 习 感 想 |
艺术通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其中有对专业性词语陌生的原因,也有对其内容确实掌握不够的原因。在正式的课堂运用上不能说一点也没有,但只称得上是寥寥无几。艺术通感在艺术课程中的充分实现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开始重视起来,无论园长、教师、家长还是整个社会,从小家到大家的各界人士都有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终有一天艺术会为每位儿童的一生造福! |
13:11:531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