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二:基于审美通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崔倩倩
一、情况分析
时间如流水,慢慢向前,蓦然回首,发现我们的研究已开展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些岁月,我们遇到过挫折,有过迷茫,但是我们依然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我们的实践研究仍在如火如荼的进展中,教师们越发充满无所畏惧的自信与蓬勃向上的勇气。在先前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开始厘清资源、课程资源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关系,开始探讨超越“理论联系实践”的生活化课程,转向“心智模式”的实践活动,开展真实,有效,有趣,投入的美术活动。但是每一个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仍然有一部分的老师对此理念产生了疑问,同时也陷入实践的困惑中:首先在意识层面上,教师对超越理念联系实践的理念产生“为什么要超越”、“如何超越”的困惑;在能力层面上,教师观察幼儿,并支持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亟需提高;在分享交流层面上,教师实践的方向都偏向于自然资源,忽视了生活中其他资源,如绘本资源、废旧资源等。基于此,本学期教师在重新审视资源含义的基础上,重视其他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始尝试从认知性实践转向伦理性的实践,注重心智模式的转化,提炼教师班本的实践性知识,再与学术理论进行结合,进而产生新的实践知识。
二、本阶段目标与研究方向
⒈深入理解超越理论联系实践的认知,注重开拓心智模式的研究结果。
⒉提高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保证适应性课程资源供需平衡。
⒊开始梳理课题物化成果,着重分析研究中的弱势。
⒋提高家园共育的价值共契,达成美术课程建设的共识。
三、具体措施
⒈利用多元途径,拓展理论知识
⑴利用心田式的小教研活动及读书分享活动进行以“资源、活动、经验”为主题的理论拓展学习和讨论,引导教师回溯过去的生活,将零散的信息重新整合,将温暖的碎片重新拼接,将感受留在当下,也把思考留给未来。
⑵每月每人精选两篇优秀的论文进行深度学习,撰写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构建理论知识档案。
⒉发现真实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⑴开展课题组活动,重视教师的个人经验,引导教师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的体验讲述自己在“基于审美通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过程中感受,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关系中思考教育,而不是在结果上思考教育。
⑵重视家园共育,达成在美育教育上的一致性,提高价值共契,重新构建“附近”的概念,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
⑶利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梳理、总结已有的物化成果,分析其是否具有推广性及普适性,提高其研究价值和意义。
⑷每月进行一次回头看,注重“通感”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尤其是大班教师要思考如何提升幼儿“通感”的能力。
⑸利用网站和共享,构建美术课程资源包,提高课程资源共享程度,提高教师利用资源的便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