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
课题类别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
立项编号 |
W2023040 |
出席对象 |
吉晓莉、李晓菲、朱雨婷、王泽瑜 |
地点 |
腾讯会议 |
时间 |
2024年6月6日 |
研究主题 |
优化课题研究课《假如颜色会跳舞》。 |
所要解决问题 |
审议《假如颜色会跳舞》的活动教案,从活动内容选择、目标制定、流程设计等多个方面给出修改意见,不断优化教案。 |
研究方法 |
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阐述活动产生背景 吉晓莉:这段时间的晨间区域活动,美工区的孩子们很喜欢用滴管在纸上作画,黑色的墨水随着手的转动而形图案。“我觉得这是马路!”“我觉得是树的枝丫!”孩子们围在一起,对着同一幅作品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用滴管作画,不如就以此组织一场集体活动吧,于是我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假如颜色会跳舞》。在这个活动中我增加了一些其他的颜色,将颜料流过的路线想象成是颜色宝宝在跳舞,舞台就是画纸,画纸放在托盘里,幼儿转动托盘颜料滑出的轨迹就是颜色宝宝的舞步。活动中,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律动,通过颜色轨迹认识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想象,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指南》《纲要》等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理论都指出,幼儿的活动内容应来源于生活,是为幼儿所感兴趣和喜爱的。用滴管辅助绘画是我班幼儿最近很喜欢的一种作画方式,并且在用滴管作画的过程中,幼儿在一捏一放中,锻炼自己的小肌肉发展;在转动托盘形成轨迹的过程中联系控制;在对成品进行介绍、欣赏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跟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转动托盘进行绘画,也是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的形式之一,是通感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二、阅读活动设计,讨论并给出修改意见 教师阅读《假如颜色会跳舞》活动设计并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李晓菲:在环节1中的提问“你学的是什么舞蹈?”这个问题省略。 王泽瑜: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改成教师提前拍好幼儿平时在班级中跳舞的照片,然后呈现在PPT上,请孩子上来做一做这个动作,然后跟着音乐用这个动作舞蹈,注意音乐的节奏、快慢。 朱雨婷:操作材料调整:颜料宝宝可以是每组一份,装饰性的亮片、碎花瓣等可以做成自助的形式,有需要的幼儿去取用。 李晓菲:幼儿的演示过程可以用视频直播,不要用投屏,会卡。 三、撰写修改稿 ⒈修改第一环节的导入方式,将“请幼儿表演舞蹈”的方式改成“请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将音乐的动感表现出来。 ⒉将舞蹈的音乐每段拉长至35秒,中间间隔为5秒。 ⒊在操作要求里增加内容:“一位颜色宝宝跳完之后再请另一位颜色宝宝来跳舞,一定要等所有的颜料都流干哦。如果中间你的手脏了,可以用布擦一下。” ⒋制作导入环节的PPT,包含了幼儿平时舞蹈的动作。 另附:《假如颜色会跳舞》最终稿教案。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根据活动中教师给出的意见对《假如颜色会跳舞》教案进行第一次修改。 |
物化成果 |
《假如颜色会跳舞》教案 |
2024年6月6日下午14:00,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洛阳路幼儿园《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小组,开展6月课题组活动:优化课题课《假如颜色会跳舞》。本次课题活动借助腾讯视频开展,由课题主持人吉晓莉老师主持。
活动开始,吉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假如颜色会跳舞》这个活动的来源。接着,吉老师将教案共享在屏幕上,老师们一起阅读教案。阅读完毕,老师们根据《指南》《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从活动内容选择、目标制定、教学具准备、活动流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对教案进行点评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吉老师根据大家给出的意见将教案进行优化,形成更贴近通感理论的小班美术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吉老师在和大家分享自己近期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吉老师优化了活动组织,为后续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