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课题活动:明确课题研究相关工作

作者: 时间:2024-05-17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40

出席对象

吉晓莉、俞越、杨姝姝、李晓菲、龚洪燕、朱飞月、朱雨婷、王泽瑜、奚陆婷

地点

四楼会议室

时间

2024年5月17日

研究主题

明晰课题中所涉及的概念、明确课题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所要解决问题

帮助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的内涵,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途径和目标。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理论研究法

 

 

 

 

 

 

一、明晰课题中的关键概念

㈠审美通感

“通感”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连锁反应,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某一器官所产生的复合感觉,这使得审美感官立体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而使审美者拥有更大的审美空间。本课题研究中所提及的“通感”是指当某一物体引起幼儿某一感觉器官产生感受的同时,另一感觉器官也同时产生感受的心理现象。而审美通感则是通感在审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审美者在审美活动中调动不同感觉器官同时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感觉心里现象。本课题研究中的审美通感是指当幼儿在欣赏某一物体时,不同的感觉器官同时对这一物体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㈡小班美育活动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的总和,既能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更能影响幼儿的胸襟、气质、趣味以及情感,温润幼儿心灵,激励幼儿精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文中对学前教育阶段的美育提出“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本课题中的小班美育活动便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审美活动,通过选取不同的素材,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幼儿审美素养,丰富幼儿胸襟、气质、趣味、情感,涵养幼儿心灵的目的。

㈢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

本课题基于审美通感理论,探究如何借助音乐、舞蹈、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帮助小班幼儿调动其不同的感官对同一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并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的组织方式。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在审美体验的引领下,幼儿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审美表达,最终达成丰富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二、学习修改后的开题报告

从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同一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逐步阅读,详细学习。




 

 

 

三、了解每月课题研究计划

了解每月课题研究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形式、方法等。




 

 

 

四、明确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⒈每月至少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献。

⒉每月课题资料应在当月25号前上传网站。

⒊对照课题研究计划,每月有针对性完成研究内容。

⒋研究成果及时归档,注意课题文本格式。

⒌尝试开展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课和班本课程。

五、建立理论学习资源库

⒈每月搜寻的学习文章、学习档案放入其中。

⒉借助园部的图书馆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搜寻课题相关的书籍或优秀文献,制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学习资料集。

⒈通过对开题报告、每月可以研究计划表的学习,明确了该课题的主要内容,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明确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⒉明确了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制定阅读计划,丰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资料。

物化成果

审美通感下的美育活动相关学习资料集

 

 

2024年5月17日下午16:00,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洛阳路幼儿园《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小组,开展5月课题组活动:明确课题研究相关工作。本次课题活动由课题主持人吉晓莉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吉老师作为课题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内涵,课题研究重点,预期达成目标。小组成员认真阅读了修改过后的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表等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后续的相关内容,明确了每月的工作安排和研究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大家商讨了课题资源库的建立,就“建立课题学习资料集,丰富可以研究理论资料”达成共识。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教师们了解本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的内涵,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途径和目标,为课题后续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