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可以运用在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美育活动中的自然资源类型 ㈠幼儿园内 ⒈植物资源:花、树、草 ⒉动物资源:兔子、鸭子、鸽子、公鸡等 ⒊气象资源: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⒋地质地貌资源:不同种类、大小的石头、沙子等 ㈡幼儿园外 ⒈电站村:有丰富的植被、动物等资源 ⒉市民公园:有品类众多的植物 ⒊南园、弇山园等园林:造型各异的假山石、品类繁多的花、树等自然资源 二、交流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开展的活动 朱飞月:不同种类、颜色和形状的花朵可以刺激幼儿的视觉。散步的时候可以带幼儿在园内观察不同颜色的花朵,其绚丽的色彩能让幼儿直观感受美。 奚陆婷:我们也可以在美工区中组织幼儿进行花朵拓印活动。将花带给孩子的视觉感受过渡到敲打时与花瓣接触的触觉体验,感受花瓣的柔软与纹理,同时还能让幼儿看到通过自己的操作产生的独特图案,增加幼儿的审美体验。 朱雨婷:除了放在美工区,还能够拿到我们的玻璃房里带孩子进行草木染的活动,既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促进幼儿审美体验。 杨姝姝:还可以在生活馆里面带着孩子们做鲜花饼,让孩子对花的感知从视觉到味觉转变,知道花除了看,带给我们视觉上的美感,还能够做成好吃的鲜花饼,带给我们味觉上的满足。 李晓菲:除了花,幼儿园里最多的还是树叶,特别是现在的季节,总是会有很多落叶在地上,幼儿散步时随手可以捡起来。我们可以带幼儿在散步时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和他们一起说一说树叶的形状像什么,比如说银杏叶像小扇子、枫叶像手掌等,让幼儿观察其形状,感受树叶颜色从绿到黄、红的变化,这是视觉上的感受。 龚洪燕:之后还可以利用这些树叶树叶拼贴画活动,幼儿通过触摸树叶,感受其光滑或粗糙的质感,再将树叶拼贴成各种图案,如动物、房子等,将看到的树叶形状和颜色通过手工创作表现出来,实现视觉与触觉、动手能力的通感。 俞越:有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在开展集体活动,窗户外面突然会有鸟叫声,孩子们就会被吸引到。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一点,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想象鸟儿飞翔的样子,然后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鸟儿飞行,如张开双臂上下摆动,从听觉感受延伸到肢体动作表现,体验通感。 王泽瑜:我们还可以在早晨和傍晚带幼儿观察日出日落的景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看到的颜色,如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把天空都染成了红色”,同时鼓励幼儿用彩笔将这一美景画下来,将看到的颜色通过绘画表达,实现视觉与绘画创作的通感。 吉晓莉:我们还可以利用触觉来进行活动,通过收集不同形状、颜色、纹理的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外观,感受其视觉上的差异。通感触摸石头,感受其光滑或粗糙的质地,产生触觉体验。 朱雨婷:是的,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用颜料给石头上色,创作属于自己的 “石头画”,将看到和摸到的石头通过绘画创作进行再加工,实现从自然物观察到艺术创作的审美通感。 李晓菲:说到声音,我还想到,自然界里除了鸟啼虫鸣,其实还有电闪雷鸣,雨滴掉落的声音。特别是国庆节期间的那场台风,后来孩子们都很有感触,我们其实也可以让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的声音,感受雨声大小、音调高低的变化。还有就是雨水滴落在不同器物上的声音,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吉晓莉:是的,我们还能让幼儿去用手触摸雨水,下雨的时候用手接雨水。除了雨,雪也可以。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冬天有些孩子会回老家,那里会下雪,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去触摸、感受雪。实现幼儿从听觉、触觉的通感体验。 三、讨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方向 吉晓莉:下一阶段我们尝试将这些自然资源运用到活动中去,开发一些听觉与其他感觉之间转换的活动。 |